■ 综 述
1.1 概述
DSC110和DSC210高级信令转换器提供了网络信令协议与接入信令协议之间的转换。在网络侧可支持多种7号信令系统(SS7)协议,在接入侧可支持多种DSS1和DPNSS协议。
转换器有两种机箱形式:DSC110和DSC210。DSC110最多支持2块信令卡,而DSC210最多支持16块,可以使系统升级到更大规模。两种转换器单元的操作和应用接口都是相同的。一般情况下用DSC210指代这两种单元。
1.1.1信令模式
转换器有两种基本操作模式:纯信令模式和语音与信令模式。
在纯信令模式下,转换器只处理信令通道。语音通道不经过转换器。这种模式可以在单机箱时达到最大密度的状态,(以SS7到ISDN的转换为例)支持30路接入侧信令连接,且每一通道映射到SS7侧相应通道。在纯信令模式下转换器并不选路,而是以固定的一对一映射的形式将接入侧线路映射到SS7线路上。
在语音与信令模式下,语音线路也通过转换器。这种模式并不允许高密度的信令连接,但是允许转换器对语音线路的完全控制。这意味着转换器可以基于呼叫,从而选择某一呼叫的呼出路由。当接入侧线路多而SS7侧线路少时,转换器可以提供集中的功能。转换器根据对被叫方号码的数字分析而动态选路,选路不成功则重试。
可以在转换器中同时混合使用纯信令模式和语音与信令模式。
1.1.2 连通性
信令(以及语音)可以用符合G.703的平衡或非平衡的2048kbit/sec(E1)连到转换器上,或使用符合G.733的1544kbit/sec(T1)的平衡连接。一个完全扩展的转换器包含16块信令卡,每一信令卡有2个E1/T1端口,总共有32个端口。
每一端口的任一通道都可在转换器内无阻塞地物理连接到32个端口中任意端口的任意通道上或者内部的信令处理器上。
1.1.3用户界面
DSC210为配置和管理提供了连续的端口和telnet连接。所有端口提供相同的功能和操作,使用的是符合CCITT建议的基于文本的MML(人机语言)命令。
连续的端口使得用户可以配置转换器使其工作,之后还可以改动配置。用户可以读到不同信令实体的当前状态,并可看到当前活动的告警以及告警事件的历史记录。
转换器的告警指示灯在前面板上,告警继电器连到集成管理系统上。
1.1.4 配置和程序存储
所有的配置信息存储于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并可随意导入软盘形成备份,或者重新载入以前的配置。
所有的程序都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在软盘驱动器中插入新软件而升级操作软件。在软件升级之后,转换器仍自动使用保存的配置,所以无需重新输入配置参数。
1.2功能概述
1.2.1 SS7信令
转换器支持最多16个SS7信令连接到8个电路连接上。这使得转换器最多可连接8个别种的信令点。当一个电路连接上有两个信令连接时,转换器就会进入支持负载分担状态并且该状态符合ITU-T
Q.704的全转换和转回进程。
转换器支持符合ITU建议Q.700 ……Q.704和Q.707的消息传输部分(MTP)以及符合ANSI T1.111的ANSI操作。
如果需要的话,独立的信令卡上连接转置的每一信令连接都可被中止,以提供额外的适应性。
转换器现在可支持以下的用户方变量:
ETSI ISUP Version 2
Q.767 ISUP
ANSI ISUP
NUP(英联邦国家的用户)
UK ISUP
澳大利亚互连ISUP
新西兰互连ISUP(2变量)
日本TTC ISUP
蓝皮书TUP
中国TUP
SSUTR2(法国TUP)
1.2.2接入信令
在接入侧,转换器最多支持30个接入侧信令连接。信令卡实现了第二和第三层的接入侧信令协议。接入侧呼叫控制在中央处理器中实现。
现在转换器可以支持以下接入信令:
ETSI 欧洲 ISDN(网络侧)
ETSI 欧洲ISDN(用户侧)
北美ISDN(网络侧)
北美ISDN(用户侧)
ETSI QSIG
DPNSS
1.2.3信令转换
信令转换器的转换过程在中央处理器卡内进行。信令转换的功能是从SS7侧的用户方和接入侧的ISDN/DPNSS呼叫控制模块获得消息。不论信令消息是将传送给用户方模块还是ISDN/DPNSS呼叫控制模块,之前必须要实现必要的转换,同时要选出合适的呼出路径,并且对语音通道进行控制。
1.2.4配置模块
配置的基本单元是电路组。接收侧的信令连接的所有配置线路(或设备)都被集成到一个电路组中。在SS7侧的分组也集成在电路组中但每组不超过32个连接。E1/T1端口上,经常(但非一定)会有一个电路组包含所有语音话路的情况。
当一个呼叫到达转换器时,如何处理该呼叫,取决于初始点的配置数据。每一电路组都会分得一个的初始点(尽管一个初始点可能用于多个电路组)。初始点数据包括几种参数,使得以下成为可能:增减呼叫和被叫方号码的数字、指定用于寻找(动态)路由的数字分析索引或者当不需要路由时(如在纯信令模式下)指定缺省呼出路由。
数字分析索引用于选择合适的呼出路由。这条路由是根据包含于被叫方号码的所播数字选出的几条路由之一。
呼出路由可能有一个相关的下一路由。如果当第一呼出路由上所有的设备均不可达,或当得知下一级交换存在问题时,如使用下一路由会到一个不同的目的地。由于下一路由只与本身相关,所以可以形成一条路由链从而找到通往目的地的最好路由。
呼出路由还包括其它参数,并允许修改被叫方和呼叫方的号码,还有一种搜索模式,此模式控制用于选择呼出线路的算法。
最后要说明的是,选择呼出的电路组时还要用到与呼出路由相关的搜索顺序。
如上所述,转换器为从呼入线路到最终呼出线路的路由提供了相当多的灵活性,当网络出问题或堵塞时能够使用替代路由。
1.2.5交叉连接
转换器允许用户在一个PCM端口的呼入时隙和任一PCM端口的呼出时隙之间建立交叉连接(半永久连接)。这种连接既可以是单工的,也可以是双工的。
1.2.6监控
转换器通过将信令副本置于一个空闲的PCM端口而允许用户监视接入侧和网络侧的信令连接,协议分析器仍然连接到一个PCM端口,使得当信令连接被监控时,用户可以进行远端控制。在那个剩余的PCM端口上,每一被监控的信令连接都需要两个时隙,一个监控发送,一个监控接收。
1.2.7告警日志
转换器在告警日志中记录了所有的告警事件。所有告警事件都有一个告警名,并被分为4级,降序排列:
·紧急告警 3级
·实时告警 2级
·一般告警 1级
·不告警 0级
MML命令操作可改变告警事件的级别。
紧急告警激活紧急告警继电器,而实时告警则会激活实时告警继电器。一般告警只出现在告警日志中,而不告警不记入日志。
告警日志最多可记录200条,每一条详细记录了告警级别、告警名、发生时间、状态(活动或清除)以及清除的时间(如果有的话)。当日志记录满了时,若有新告警发生,则按如下顺序覆盖最早的已清除高级别或低级别项或同级别项。
操作者任何时间都可以打开日志,可以删除已清除的状态。
1.2.8远程数据中心
可通过选项使转换器支持传输帐单记录、呼损记录、告警报告和以太网的周期检查信息到远端--远程数据中心(RDC)。
可以通过在转换器上指定IP地址、用户名和密码进行配置,以登录到RDC上。
到RDC的数据传输使用文件传输协议(FTP)。
帐单记录、呼损记录和告警报告几乎是实时传送给RDC的,帐单记录在硬盘中也有备份以备以太网出现故障。检查报告是基于周期的。
1.2.9提示语
通过选项,无需增加额外的设备,就可使转换器播放事先存储的WAV格式的声音文件。这些提示语(ANNC)是从远程数据中心下载的。
为了播放这些提示语,转换器需要有语音资源(VRS)。语音资源可以配置在任意不参与信令处理的信令卡上。基于每一呼出路由,提示语可被路由或播放。
■ 说明--DSC110
2.1 电气指标
2.1.1 电源(直流)
|
电压 |
直流46V~56V(通常是48V) |
|
功率 |
全负荷下50W |
|
电流 |
最大4安培 |
2.1.2 电源(交流)
|
电压 |
可选
100V-120V 直流(一般是110V)
200V-240V 直流(一般是220V) |
|
频率 |
50/60Hz |
|
功率 |
50W(全负荷) |
2.1.3PCM接口
|
数据速率 |
2048kbit/s |
|
接头 |
75欧姆BNC接头(非平衡)
120欧姆RJ45(平衡) |
|
脉冲形状 |
CCITT G.703 |
|
帧类型 |
CCITT G.732 |
2.1.4串行端口
|
接头 |
9针D型阳性接头 |
|
流控制 |
XON/XOFF |
|
数据比特 |
7到8位,用户可配置 |
|
奇偶性 |
奇、偶或无,用户可配置 |
|
停止比特 |
1到2位,用户可配置 |
|
波特率 |
300,600,1200,2400,4800,9600或19200bits/s,
用户可配置 |
2.1.5 告警输出
|
告警类型 |
两个继电器在正常(无告警)状态下是通电的。当检测到告警或电压过低时,继电器断开 |
|
告警名称 |
紧急告警、实时告警 |
|
触点 |
单触点,状态改变前触发,电压触发 |
|
触点速率 |
60V DC 0.5安培 |
|
接头 |
15针D型插槽 |
2.1.6 灯光指示
|
电源 |
前面板上的绿色灯标志电源打开。 |
|
告警 |
前面板上3个红色灯分别标志信令告警、PCM告警和系统告警。 |
|
磁盘驱动器 |
驱动器盒上的灯亮表示运行中正在访问软盘。 |
2.1.7 以太网接口
|
接头 |
BNC/RJ45(自动检测) |
|
数据速率 |
10Mbit/s |
2.2 物理尺寸
|
厚度 |
87mm |
|
长度 |
430mm |
|
宽度 |
432mm |
|
重量 |
12kg(全部组装) |
2.3 信令容量
|
SS7侧: |
4个信令连接和4个电路连接。每一电路连接最多有两个连接。 |
|
接入侧: |
最多4个连接。 |
2.4 环境要求
|
运行温度: |
10°C~45°C |
|
存放温度: |
-20°C~80°C |
|
湿度: |
20%~80%,不可冷凝 |
|
振动: |
1.5G(5Hz到2KHz) |
|
注意: |
不包括软盘的操作,因为软盘驱动器不在一般操作要求之列。 |
■ 说明--DSC210
3.1 电气指标
3.1.1 电源
|
电压 |
直流46V~56V(通常是48V) |
|
功率 |
全负荷下200W |
|
电流 |
最大4安培 |
|
保险丝类型 |
8A HRC (位于单元的后部) |
3.1.2 PCM接口
|
数据速率 |
2048kbit/s |
|
接头 |
75欧姆BNC接头(非平衡)
120欧姆RJ45(平衡) |
|
脉冲形状 |
CCITT G.703 |
|
帧类型 |
CCITT G.732 |
3.1.3串行端口
|
接头 |
9针D型阳性接头 |
|
流控制 |
XON/XOFF |
|
数据比特 |
7到8位,用户可配置 |
|
奇偶性 |
奇、偶或无,用户可配置 |
|
停止比特 |
1到2位,用户可配置 |
|
波特率 |
300,600,1200,2400,4800,9600或19200bits/s,用户可配置。 |
3.1.4 告警输出
|
告警类型: |
两个继电器在正常(无告警)状态下是通电的。当检测到告警或电压过低时,继电器断开 |
|
告警名称: |
紧急告警、提示告警 |
|
触点: |
单触点,状态改变前触发,电压触发 |
|
触点速率: |
60V DC 0.5安培 |
|
接头: |
15针D型插槽 |
3.1.5 灯光指示
|
电源: |
前面板上的绿色灯标志电源打开 |
|
告警: |
前面板上3个红色灯分别标志信令告警、PCM告警和系统告警 |
|
磁盘驱动器: |
驱动器盒上的灯亮表示运行中正在访问软盘 |
3.1.6 以太网接口
|
接头: |
BNC/RJ45(自动检测) |
|
数据速率: |
10Mbit/s |
3.2物理尺寸
|
厚度: |
177mm |
|
长度: |
600mm |
|
宽度: |
432mm(机箱) |
|
重量: |
26kg(全部组装) |
3.3信令容量
|
SS7侧: |
最多8个电路连接有16个信令连接。每一电路连接最多有两个信令连接 |
|
接入侧: |
最多30个信令连接 |
3.4 环境要求
|
运行温度: |
10°C~45°C |
|
存放温度: |
-20°C~80°C |
|
湿度: |
20%~80%,不可冷凝 |
|
振动: |
1.5G(5Hz到2KHz) |
|
注意: |
不包括软盘的操作,因为软盘驱动器不在一般操作要求之列 |
■ 技术描述
4.1 机械特性-DSC110
DSC110适用于19英寸安装支架,同时提供了从顶到底的滑槽以方便维护。这种型号并没有提供侧面的插槽。所有的电缆连接都在设备的后部,这一点在第5章进行了说明。
DSC110需要和扩展电缆架一起使用。该电缆架连接在19英寸支架的后部和转换器之间。该支架在转换器沿其滑槽前后移动的过程中,可以适度的伸展和收缩,所有的电缆都应该连接到这个支架上面。
该设备底座有6个插板位置,每个插卡都在下表中详细说明了其位置。每一个标识板卡位置的数字都标在转换器的后板位置。
4.2 机械特性-DSC210
DSC210适用于19英寸安装支架,同时提供了从顶到底的滑槽以方便维护。这种型号并没有提供侧面的插槽。所有的电缆连接都在设备的后部,这一点在第5章进行了说明。
DSC210需要和扩展电缆架一起使用。该电缆架连接在19英寸支架的后部和转换器之间。该支架在转换器沿其滑槽前后移动的过程中,可以适度的伸展和收缩,因此所有的电缆都应该连接到这个支架上面。
该设备底座有20个插板的位置,每个插卡都在下表中详细说明了其位置。每一个标识板卡位置的数字都沿着插卡槽的前端标注,在转换器的后板也有标注。
4.3 电气特性
转换器包括一个机箱和下列这些插卡:
·中央处理器卡
·内存卡
·信令处理器卡CS6
·报警卡
·网卡
4.3.1 DSC110的机箱和电源
DSC110由若干水平插在卡槽两侧的板卡构成,卡槽固定在机箱的底部的后侧。冷却扇、硬盘、电源、软盘驱动器和前端面板显示卡都固定在机箱上。
电源按照转换器电路的要求,将标称值-48V的直流电源或者可转换的110/230V交流电影转换为稳定的+5V、+12V、-5V以及-12V直流电源。通过前控制面板的开关可以控制该电源的接通与关闭。
软盘驱动器安装在该设备的前端,可以运用格式化为1.44M的标准DOS格式的3寸盘来进行驱动。当对软盘驱动器进行访问的时候,前端控制面板的磁盘驱动器指示灯亮。软盘驱动器一是用来给转换器装载新的软件,二是用来存储备份的配置数据。
转换器可以通过机箱内的风扇冷却。电源内部也有一个风扇,同样可以起到冷却的作用。
4.3.2 DSC210的机箱和电源
DSC210机箱包括具有20个插槽的无源主板,同时还有一个电源模块、软盘驱动器、风扇电源分配器、错误检测模块和一个前面板显示卡。
电源按照DSC210电路的要求,将标称值-48V的直流电源转换为稳定的+5V、+12V、-5V以及-12V直流电源。通过前控制面板的开关可以控制该电源的接通与关闭。
软盘驱动器安装在该设备的前端,可以运用格式化为1.44M的标准DOS格式的3寸盘来进行驱动。当对软盘驱动器进行访问的时候,前端控制面板的磁盘驱动器指示灯亮。软盘驱动器一是用来给转换器装载新的软件,二是用来存储备份的配置数据。
转换器有三个风扇,这些风扇由-48V直流电源进行直接驱动。位于电扇支架下方的一个小的电路板为三个电扇中的每一个提供电力驱动,风扇错误检测系统可以自动在警告日志中记录风扇出错的原因。
4.3.3 中央处理器卡
中央处理器卡是为转换器的主要操作软件提供运行环境的单板机。这里面包括了连接到两个串行端口的电学接口以及一个软驱。
在该处理器中运行了配置和管理软件、信令转换软件。底层协议软件运行在单独的信令卡上。
在机器初次接通电源或者系统重启的时候,中央处理器卡就把操作代码和配置数据下载到每一个信令处理器卡中去,并且利用现有的配置数据对各单元进行配置。
目前所应用的CPU有两种不同的版本。KE18卡只是用在DSC210硬件的第一版中,而KE30卡是一种性能较高的板卡,它运用在DSC210硬件的第二个版本以及DSC110上。要注意根据情况正确使用备用部件。
4.3.4 内存卡
转换器操作软件存储在内存卡的闪存中。操作软件中包含了操作系统和操作程序,这些程序中包括了信令转换功能以及每一个信令处理卡的操作代码。除操作系统必须保持稳定之外,其他的所有操作软件都需要进行升级工作。
目前应用的有两种不同版本的内存卡。KE17卡用于和KE18CPU连接,而KE37卡用于和KE30CPU连接。
4.3.5 信令卡CS6
无论是网络侧的(SS7)信令卡还是接入侧的Q.931信令卡,都是依照着CS6型号的板卡设计的。CS6板卡利用BNC连接头或者RJ45连接头,提供了两个E1
2048kbit/s或者两个T1 1544kbit/sPCM线接口。
每一个信令卡都包含了信令处理器,它可以处理总共2个信令连接或者语音源。信令卡利用共享内存与中央处理器通信,这些共享内存在中央处理器的内存映射中有所标志。
每一个PCM的时隙都是根据PCM高速通路的内部板卡确定的(routed to an inter-card PCM
highway),该高速通路就是一条连接在所有信令卡顶部的带状电缆。这条PCM高速通路是用来连接每个信令卡上的数字交叉连接开关,从而使得任何PCM时隙都能够到达转换器中任意一个信令源,或者能够到达该转换器内其他任意一个PCM端口。PCM高速通路的内部板卡既可以用于语言连接又可以用于信令连接。
系统中每一个PCM端口都能够作为一个潜在的时钟源,并且被指定一个相对的优先级。具有最高优先级的PCM端口如果在当前时刻包含有效的PCM信号,那么就可以被用于作为该转换器的同步参考点。从该转换器的所有其他输出端的输出信号都需要和该参考源同步。一旦目前的同步源失效,那么转换器就会选择优先级低一级的输入源作为同步源。如果没有一个输入端包含有效的PCM信号,那么转换器就会启用本地产生的时钟参考源作为同步源。
PCM状态的改变通过CS6板卡传送到中央处理器卡中,同时系统报警日志会记录下相应的报警信息。
4.3.6 报警卡
报警卡在转换器中起监督的作用。它包含了告警继电器以及前面板LED驱动电路,该电路可以将报警信息传递给用户。同时它还包括了电源输出的监控电路、风扇失效检测电路以及温度传感器。
报警卡和报警中继器的连接是通过安装在报警卡后部的15路D型插座实现的。一共有两个继电器,一个是实时告警,另一个是紧急告警。一旦电源出现故障,两个报警器全部进入报警状态。
风扇失效检测电路、温度检测电路以及电源输出控制电路都用来检测系统的故障,一旦检测到故障则立刻向中央处理器进行汇报。这些故障通过报警日志以及前控制面板的指示灯通知用户。
4.3.7 网卡
利用网卡可以使以太网连接到转换器上。网卡的作用有二:一是为从远程终端对转换器进行配置提供了远程登陆的MML接口,二是允许将本地数据传送到远程数据中心。
■ 安 装
5.1 拆包和安装
在进行安装之前,需要先拆卸设备的包装,检查设备是否有损伤。如果发现有设备的损伤或者缺少硬件,请立即通知运送员和DataKinetics。
设备必须安装在合适的19英寸的安装架中,同时该安装架应具有充足的额外空间,使冷却扇能够正常工作。
对于DSC110来说,空气从设备的左侧进入,从右侧吐出。对于DSC210来说空气则从机箱的两侧进入设备,而从后部面板的上端吐出。
建议用户将设备的机箱安装在举例地面至少500mm以上,同时不要高于地面1400mm。这是为了使设备的底部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同时也能够使用户触及到设备的顶部。
所有的电力连接线都在设备的后部。
5.2 电源布线
如果不想让转换器受到电磁干扰(EMI),将设备的机箱连接到大地是十分重要的。在机箱的后部有一个接地柱,必须将它和系统的接地点相连。利用接地监测器测量机箱与系统接地点之间的电阻,此电阻不应该超过0.03欧姆。
5.2.1 DSC110电源布线(直流电源)
DSC110直流电源的连接是依靠安装在该设备后部的双端螺丝连接器实现的。顶端的连接点是正极(+),底端的连接点是负极(-),这从机箱的后部可以看到。在接地点和电源输入端之间没有内部的连线,每一个连接点都要接地,以满足系统的需要。
电源具有一个内部的保险丝,这个保险丝是用户无法替换的。
5.2.2 DSC110电源布线(交流电源)
该交流电源具有两个可选择的电压,可以通过设备后部的滑动开关进行选择。这个开关标注230的一端连接了220-240V交流电源,标注115的一端连接了100-120V交流电源。在给系统加电之前必须要将该旋钮调整到正确的位置上。
DSC110交流电源的连接是依靠机箱后部的一个标准的3管脚IEC电源插头。这里包含了接地点,该点必须和适当的系统接地点连接。电源输出端同时也提供了有限制的标称为230V或者115V交流电源用来连接到附属设备。该输出端的容量(功率)标注在了设备的后部。这个端口不能使用。
电源具有一个内部的保险丝,这个保险丝是用户无法替换的。
5.2.3 DSC210电源布线
DSC210电源的连接是依靠安装在该转换器后部的双端螺丝连接器实现的。首先需要移开终端前面的保护盖,在将里面的连线连接完毕之后,再将保护盖盖上。(注意:三个终端中之后在最外面的两个可以被使用)。电源的需求在说明书部分具有详细描述。
在接地点和电源输入端之间没有内部的连线,每一个连接点都要接地,以满足系统的需要。
5.3 告警端口
到告警端口的连接是通过15路D型插座实现的,该插座位于告警卡的后部。下表列出了各个管脚的分配:
5.4 PCM端口
PCM端口的连接方式依靠端口类型的顺序而决定。每一个CS6板卡都具有两个PCM端口,第一个端口在板卡的顶部。
对于非平衡性的操作,所采用的连接器都是75欧姆BNC同轴连接器。每一个PCM端口都采用了两个这样的连接器,这里转换器的输出都是在板卡的上部。输出端的屏蔽连接都连到了转换器的接地点,而输入连接器的屏蔽连接则悬空。
对于平衡的操作模式,所采用的连接器是RJ45连接器,其管脚如下表。注意,一号管脚位于所有管脚的最低端。
5.5 串行端口
与两个串行端口的连接都采用了安装了机箱上的9路D型插座,其中一个位于转换器的底部附近,另外一个则位于CPU的后部。管脚的分配如下表所示:
5.6 以太网端口
在转换器中提供了两个操作以太网卡的端口。这两个端口可以采用标准的RJ45插座,或者50欧姆同轴BNC连接器进行连接。
■ 硬件配置
6.1 信令卡开关配置
该转换器可以使用多种CS6信令卡,每一种板卡在卡的上部都有一个8段的开关,这些开关用于表明板卡的位置。
板卡位置的设定需要依据系统采用的CPU的型号确定。下表是针对一种中央处理器进行的板卡设定数据。
6.1.1 与KE18CPU连接所采用的CS6开关配置
6.1.2 与KE30CPU连接所采用的CS6开关配置
6.2 信令卡硬件设置(BNC版)

6.3 信令卡硬件配置(RJ45版)

6.4 信令卡的E1/T1选择
所有的CS6信令卡都装有 两个"LIU选择器"的子插板。这些信令卡可以插入到三种的不同位置,同时还允许选择不同的导线阻抗。
所有配有BNC连接头的板卡在E1 75欧姆点都有LIU选择器,用户不能够移动这些选择器。
所有配有RJ45连接器的板卡在E1 120欧姆处或者T1处装有LIU选择器(具体在何处依靠板卡排列位置号码确定)。用户可以按照需求将LIU选择器在E1和T1之间移动。

[ 全文英文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