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术>>>视像通信  视像通信产品

视频业务路在何方?

电信研究院企业管理研究所 郭顺义 北京邮电大学 杨桦 2005/04/01

  伴随着运营商和用户的需求日益明确和旺盛,视频业务发展的影像已经逐渐清晰可视,但依然面临着终端、资费、内容等交织在一起的问题。必须从商业模式和价值链的角度综合解决上述问题,才能真正把视讯应用的火苗越扇越旺。

  进入2005年,视频业务已经走出了“概念炒作”阶段,真正成为增值业务领域的一大热点。视频业务可以分为视频通信和可视信息两大类:视频通信包括视频电话、视频会议等。它改变了传统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通信模式,最大限度地突破时空限制,使人们在进行异地交流的时候,既能闻声又能见面;可视信息则集互联网、多媒体、通信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包括视频流媒体、视频信箱、视频消息等,带给人们丰富多彩的视听享受。最重要的是,它实现了信息提供者和信息消费者之间的实质性互动。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定制信息,而不再像电视时代那样,被动地接受信息。

  视频业务发展的影像已经逐渐清晰,那么是否意味着视频业务雪崩式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视频业务的需求在哪里?发展视频业务还必须解决哪些问题?

运营商和用户需求明确

  业务的发展由电信产业价值链上某一方或数方的需求所推动。当业务供应方的需求与业务使用方需求出现交集时,业务才会有生命力。交集越大,业务的发展势头越好。视频业务的火爆是由于运营商和用户都有需求。

1.固网运营商新的利润增长点是发展宽带视频业务的动力。

  随着传统语音业务的逐渐饱和,固网运营商迫切需要新的业务发展点和利润增长点来扭转用户数和收入直线下降的趋势。小灵通的出现不仅解了燃眉之急,更是把移动市场搅了个天翻地覆。但用户群的低端化及其带来的低利润显然不足以使固网运营商在移动通信市场上长久占有一席之地。事实证明,小灵通的颓势已露端倪。以ADSL为代表的宽带业务是固网运营商寄予厚望的又一个亮点。目前,宽带接入市场已全面开花,去年宽带用户数呈现雪崩式增长。不过单纯的宽带接入和单纯PSTN业务一样,都无法带来令人满意的ARPU值。

  宽带应用才是利润的源泉,而视频业务无疑是最具潜力的宽带应用之一。固网运营商都将下一步业务发展重点放在了宽频业务上。

2.3G时代的移动运营商将视频业务看作“杀手”级应用。

  3G的标准已出台多年,欧洲移动运营商也曾先后不惜重金购买3G牌照,认定3G市场大有可为。但另人遗憾的是,几年下来,移动通信依然是2G业务的天下,消费者对3G似乎不买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3G缺乏杀手级的应用。语音、短信、娱乐、游戏、下载、定位等业务在2G和2.5G网络上完全可以实现。目前惟一可以称得上是3G特色的就是视频业务。

  因此,虽然我国3G牌照的发放还没有尘埃落定,但两家移动运营商利用现有的2.5G网络开发视频业务,培育3G视讯市场的步伐并没有放慢。广州移动率先为“全球通”GPRS用户提供手机电视服务,联通则在CDMA1X网络上推出了“视讯新干线”品牌,在全国范围内为C网用户提供移动视频服务。当然现在的移动视频无论是图像还是音质都无法令人满意,毕竟3G才是移动视频业务的最佳网络承载平台。运营商提前试水的目的是为了培育市场,引导用户的使用需求,同时树立品牌形象,突出自身的网络优势,为3G时代的到来积累运营经验,足见其对视频业务的重视和用心良苦。

  而从用户端的需求来看,视频业务确实也已经开始迎来黎明前的曙光。但是,对于视频业务,用户并没有运营商和SP那么的热衷。

  对企业来说,远程会议是目前最具吸引力的视频业务,该业务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节省了时间和差旅成本。据调查机构对我国政府、金融、能源、交通、医疗、教育等重点行业的350家用户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些机构中购买视频会议系统的用户的比例已达到66.3%。特别是在“非典”时期,视频会议对维持企业的正常运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除此之外,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也是相关行业比较看好的应用。

  个人用户对视频业务的需求更多地集中在可视娱乐资讯的获取上,包括宽带影院、手机电视等。当宽带走进寻常百姓家后,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坐在电视机前操作遥控器,宽带视频让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想要的电影和电视剧。

  虽然人们耗在电视上的时间远远多于手机,不过来自针对消费者的调查,以及3G移动电视和视频业务在某些国家如火如荼开展的例子表明,消费者对这种承载于移动网络的内容开始逐步接受。由于专注于移动电视和视频点播业务,韩国移动运营商的3G用户比例已经是日本运营商的三倍,尽管韩国推出3G业务的时间要迟。移动视频的用户群通常热衷于时尚,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烈的兴趣和接受能力。新浪网曾对手机用户进行调查:“最希望手机加强的功能是什么?有45%的用户认为,应该增加MP3和视频类多媒体的功能”。

  但是,这部分用户的需求是不确定的,特别是在电视随处可见的年代,再加上宽带视频的普及,用手机收看视频资讯或许充其量只是满足了这部分群体的好奇心,究竟能否带来持续的高利润还是未知数。

仍有三道坎

  视频业务的发展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终端、资费、内容是三大主要门槛,视讯应用要实现真正的蓬勃发展,必须直面并综合解决好这三大问题。

1. 终端限制视频业务的渗透速度。

  无论企业用户还是个人用户都遇到了终端的门槛。企业用户对宽带视频业务的需求已经非常明显,但终端的瓶颈却将许多企业挡在了门外。对大多数企业用户来讲,自行配置宽带视频业务需要的全部设备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而支持移动视频业务的手机终端不仅价格高,型号也很少,消费者选择的余地很小。据了解,目前支持中国移动GPRS的“电视手机”只有6款,而支持中国联通“视讯新干线”的手机也仅有3款,且售价平均在5000元左右,难以普及。另外,用户如果需要视频通话,除了自己要具备可视终端,还要求对方也要有相应的终端,这就更加大了推广视频业务的难度。因此,运营商发展视频业务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终端问题。

2. 高昂的资费限制用户的使用量。

  高昂的资费是视频业务推广的另一个瓶颈,移动视频业务现行的收费模式是“流量费+信息费”。以联通的“视讯新干线”为例,推广期间试用价为0.005元/KB,按照可接受的图象质量,每秒钟至少要0.03元,一分钟就是1.8元。此外,用户还要付给内容提供商一定的费用。显然,这种价格令绝大多数消费者难以接受。

  对运营商来说,视频业务同其他增值业务一样,在业务发展初期最重要的不是盈利,而是对市场的培育。固网运营商推广宽带接入业务时,就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定价方式,限时包月、不限时包月等,发展了大批用户。现在,为了推广宽带视频业务,又推出“对选用不同包月形式的用户赠送不同的视频业务”活动,大大降低了宽带视频的使用门槛,起到了有效的市场预热作用。

  我国移动运营商也计划在试用期过后,出台包月制。但这又引出了另外一个问题——网络承受能力。固网的宽带资源可以说是没有限制的,而无线网络资源则非常宝贵。如果使用视频业务的用户增多,对网络将造成巨大的压力,甚至会因为数据业务而影响到话音业务的质量。如果实行包月制,将会对网络产生毁灭性的打击。笔者认为,比较合理的收费模式是“信息费包月+按时间计通信费”。

3. 缺乏足够有吸引力的独特视频内容。

  除了基于纯粹通信需求的视频业务,视频会议、视频电话等,其他信息类视频业务的发展都面临着一个内容缺乏的问题。增值业务处在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没有好的内容和应用,运营商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视频业务也不例外。而且,与其他增值业务不同的是,视频业务必须要面对来自其他媒体特别是电视的挑战。虽然视频业务可点播、可下载的特性使人们摆脱了在电视机前面的被动,可以随时随地收看自己喜欢的节目,但无论是电脑还是手机,视频的效果都不能和电视相提并论。因此,如果视频业务无法提供足够丰富、精彩、有特色的内容和应用,就不可能长久地粘住用户和产生利润。而且,业务内容的缺乏也会导致网络闲置或不完全利用、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在信息社会里,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而互联网也带来了用户免费获得信息的方便和习惯,只有那些具有独特吸引力的内容才能具备商业价值。视频业务内容需要朝着开发商业价值的方向发展。

  终端、资费、内容等种种问题交织在一起。其实单独解除一个障碍很简单,关键是上述各种问题的综合解决,也就是商业模式和价值链的解决。虽然视频业务在发展中遇到许多问题,但我们高兴地看到,障碍的程度在降低,用户的需求也逐渐被培养起来,视频业务发展的车轮已经启动,而且正在逐渐加速。

知识点

  点对点的视频通信是利用视频终端对图像和声音的压缩,通过通信网络,实现与对端面对面的交流。目前视频终端主要有可视电话、软件视频终端(在PC机上增加摄像头、耳机、麦克风)。

  点对点的视频通信也可以分为基于电路交换的和基于分组交换的。基于电路交换的如ISDN,即在ISDN上实现包括可视电话在内的点对点视频通信,目前基本没有实现。基于分组交换的点对点视频通信主要是基于IP的,目前主要是H.323和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协议实现的。H.323的实施比较简单,只需要在局端设置GK(Gate Keeper),在用户端配置视讯终端即可。H.323是ITU-T制定的协议,因此对系统的管理和控制比较容易,电信运营商希望的系统是比较容易管理和控制的。

计算机世界网(www.ccw.com.cn)


相关链接:
行业针对性不断增强——视讯应用解决方案横向评述 2005-04-01
视讯业务尚需多方推波助澜 2005-04-01
视讯业务:因行业应用而有声有色 2005-04-01
思美特中央控制系统在会议系统中的应用 2005-03-28
国外IPTV如火如荼与国内雷大雨小的反思 2005-03-25

分类信息:     文摘   技术_视像通讯_文摘